随着220千伏泗北线迁改工程完工,配合沪苏湖(上海-苏州-湖州)高速铁路上海段建设的9个主网线路迁改工程全部投运。
据介绍,沪苏湖高速铁路总里程160千米,是连接上海、江苏、浙江的重要铁路干线,也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高铁建设和后续可靠运行,解决输电线路铁塔与铁路距离不足的问题,沪苏湖高铁沿线部分线路需开展升高或迁移改造。22年4月,涉及沪苏湖高铁建设的主网线路迁改工程开工,9个工程累计新建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铁塔61基、拆除铁塔51基、改造线路38千米。
沪苏湖高铁与多条在运铁路交会,线路迁改施工中面临跨越运行铁路的难题。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与铁路、交通等单位多次沟通协调,提前勘查现场,采用先建新塔、再利用夜间4小时窗口期开展封网施工、拆除旧塔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在跨越运行铁路的线路通道下方预先安装防护网,确保施工不影响铁路接触供电网、信号线等设施。该公司还针对每个迁改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作业方案、现场可靠管控举措和电网保障方案,加强在运设备特巡,做好应急准备,确保电网运行可靠和施工作业保障。
在工程验收环节,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应用无人机飞巡的方式提升线路验收质效,累计在9个线路迁改工程中发现各类缺陷及隐患20余处,均在投运前完成整改,确保工程零缺陷投运。

一、产品概述(SZJF9000电力每日要闻“便携式超高频局放巡检仪”解析和详细介绍)
是测量、分析电力设备绝缘性能以及对局部放电源定位的专用仪器;本系统采用现代电子和计算机综合技术,实现信号放大(模拟、电子、数字)、滤波、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显示、试验报告自动生成,从而完成局部放电的测量,分析与定位。
本仪器携带方便、测量快速,抗干扰能力强,便于现场使用。其配置的软件主要包括局部放电巡检以及局部放电定位两部分。其中局部放电巡检配置的软件具有时域图形、2D、3D统计图谱、报警历史、历史*大、脉冲计数等功能,此外还可以详查分析某个相位波形,窗口随意放大和缩小,对该段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分析放电波形的频谱含量,使放电波形之间更具可比性,全方位统计分析试验数据,减少试验中非稳定性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采用自动或手动记录保存试验数据和瞬态放电波形,可对后期数据分析提供参考。局部放电定位配置的软件通过电信号和声信号的时间差对局部放电源进行精准的定位,有助于及时发现故障隐患,提高局部放电活动测量的实效性。
二、引用标准(SZJF9000电力每日要闻“便携式超高频局放巡检仪”解析和详细介绍)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DL/T 593
3.6kV~~40.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DL/T 404
3.6kV~~40.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 3906
局部放电测量GB/T 7354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 DL/T 41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GB/T 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2部分:测量系统 GB/T 16927.2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3 部分: 现场试验的定义及要求 GB/T 16927.3
三、技术参数(SZJF9000电力每日要闻“便携式超高频局放巡检仪”解析和详细介绍)
技术参数表
技术特性
|
|
通道数
|
2个电信号接口,一个外同步接口
|
采样率
|
0.5M、1M、2.5M、5M、10M、20M可选
|
采样精度
|
12bit
|
量程切换
|
60dB、40dB、20dB、0dB、-20dB共5档
|
频带范围
|
20k-100kHz、80k-200kHz、40k-300kHz
|
本量程非线性误差
|
5%
|
显示
|
|
显示屏
|
7” TFT真彩色触摸液晶显示屏
|
分辨率
|
800×480
|
存储
|
|
物理存储
|
256MB DDR2,为运行内存
|
SD卡存储
|
标配16G卡,可升级为32G,用于存储试验记录及试验数据
|
接口
|
|
RS232
|
用于与PC机同步传输接口
|
USB
|
可外接鼠标键盘,以及外接移动存储设备
|
电源模式
|
电池供电(16.8V锂电池)+外置电源(18V)可连续提供8小时供电
|
电信号接口
|
2路BNC接口(前后面板各两个),用于信号输入
|
SMA接口
|
外同步接口
|
SD卡插槽
|
可插入*大支持32G的SD卡
|
网口
|
可扩展
|
接地钮
|
外部接地用
|
通用说明
|
|
CPU
|
主频533MHz
|
系统
|
WINCE6.0
|
使用环境温度
|
-20℃至45℃
|
存储环境温度
|
-20℃至60℃
|
尺寸
|
长×宽×高:249mm × 216mm× 167mm
|
重量
|
4.7kg
|
四、产品结构(SZJF9000电力每日要闻“便携式超高频局放巡检仪”解析和详细介绍)
表4-1 后面板接口说明表
近年来,国网江西电力供电服务管理中心密切关注前沿智能监测技术,着力破解空调负荷调控难题,更新探索更低成本的负荷监测技术路线。聚焦空调负荷分路监测改造成本费用高、施工队专业实力参差不齐、作业保障不易管控等难点问题,该中心组建柔性团队,施行空调回路改造“自己干”模式,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新型智慧能源单元是监测用户负荷、进行负荷管理的核心装置。今年5月,国网江西电力供电服务管理中心负荷管理人员发现,计量采集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新型智慧能源单元的技术原理相似,于是产生了为空调回路加装智能电表进行负荷监测的想法。经过深入分析,负荷管理人员发现,这一思路的落地实施需要打通营销业务流程之间的专业壁垒。该中心建立市场、计量、采集等多个专业的横向协同机制,召开技术研讨会,组建柔性团队开展专项攻坚,按照“先试点,后全方位推广”的原则,统筹做好试点突破和由点及面的推广工作。当月,该中心在南昌市红谷滩区选定试点用户,完成空调回路现场改造。
国网江西电力供电服务管理中心通过多专业协同,推动供电所“四主人”(设备主人、建设主人、数据主人、客户主人)自主实施空调回路改造,将查勘到接入的整个流程由10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现场作业依托“可靠管控+四主人执行”管理模式,作业保障更有保障。
改造中在空调回路上加装的智能电表,作为营销资产在营销2.0建档,比新型智慧能源单元更便于供电企业开展后续运维。精简设备安装流程后,相比加装新型智慧能源单元的改造模式,改造成本节约了90%。
负荷管理人员通过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开展远程监测,同样可实现对空调用电负荷的实时采集,全方位掌握电压、电流、功率、启停时间、运行时长等参数。这些数据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为后续分区域、分行业挖掘分析空调用电特性与季节差异打牢数据基础。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完成空调回路试点改造1009户,占全省空调负荷资源池户数的近50%。
扬州苏中电力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