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KC空气型母线槽
外壳防护等级有IP40——IP54,可根据安装使用环境灵活选择,达到母线槽佳经济输电。根据系统需求,可在母线槽任意位置设置插接口,安装快捷,分接方便,使用。

空气式绝缘型母线槽产品描述
空气型母线槽适用于交流三相四线、三相五线制,频率50-60Hz,额定电压至660V,额定工作电流250——6000A的供配电系统,承担配电任务,用于低压配电屏与大、中型负载的连接,主要应用于现代化的车间、厂房和高层建筑。本系列母线槽是在传统空气型母线槽基础上的改进型产品。
空气型母线槽母线导体选用高纯度电解铜,导体表面全长镀锡,提高了导体抗氧化腐蚀能力,加工后再用PVC管热缩处理,相间和对地用绝缘块隔开,铜母排得到双重绝缘保护,绝缘性能大大提高,然后封闭在接地的金属外壳内。
空气型母线槽外壳采用优越高强度冷轧钢一次冷轧成波纹结构,不仅外形美观大方,更大大增强母线槽的机械强度和系统的动热稳定性,可彻底解决施工现场大跨距安装的难题。
空气型母线槽插孔处设计了防护挡板,只有防护挡板拉开时,插接箱才能接入,有效防止了插口处灰尘和异物的进入,从而提高了母线槽的防护性,防止误操作,使母线的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空气式绝缘型母线槽产品特点
FKC空气绝缘式母线求实更上一层楼1性能方面
FKC空气绝缘式母线求实更上一层楼(1)内部采用分离空气绝缘型式,使相间的净距和爬电距离远大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FKC空气绝缘式母线求实更上一层楼(2)设备内部相间绝缘体采用高强度的环氧树脂绝缘材料,有效的提高了母线槽设备的抗动、热稳定能力,满足各种极端条件下的稳定运行。
母线采用铜排或者铝排,其电流密度大,电阻小,集肤效应小,无须降容使用。电压降小也就意味着能量损耗小,终节约用户的投资。而对于电缆来讲,由于电缆芯是多股细铜线,其根面积较同电流等级的母线要大。并且其集肤效应严重,减少了电流额定值,增加了电压降,容易发热。线路的能量损失大,容易老化。
FKC空气绝缘式母线求实更上一层楼2)空气式绝缘型母线槽性
第1外壳采用采用弯板一次成型波纹结构,因此体积小外形美观大方,大大增强了传统母线槽的机械强度载荷能力。母线槽的金属封闭外壳能够保护母线免受机械损伤或动物伤害,在配电系统中采用插入单元的安装很,外壳可以作为整体接地,接地非常的可靠,而电缆的PVC外壳易受机械和动物损伤,安装电缆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如果有错误发生会很危险,特别是电缆要进行现场接地工作,接地的不可靠导致危险性增加。

FKC空气绝缘式母线求实更上一层楼空气式绝缘型母线槽
3)安装方面
母线由许多段组成,每一段长度既短且轻。因此,安装时只需要少数几人就能迅速完成。母线有许多标准的零件及库存,可以快速出货节约现场工作时间。其紧密的三明治结构能够减少电气空间,从而腾出更多的空间作为商业用途,如出租或作为公共场所。对于安装电缆来讲,则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因为,单根电缆往往很重,安装工作需要很多人的协作,花较多时间才能完成。另外,受制于电缆的弯曲半径,需要更多的安装空间。我公司产品采用对接式安装方式,使母线槽在安装过程中非常便捷灵活,节省了安装时间,降低了安装以及维护成本。
4)线路优化
通过使用母线槽,我们可以合并某些分支回路,并用插接箱将之转化为一条大的母线槽。它可简化电气系统,得到较多股线低的电流值。因此节约了工程的造价,并且易于维护。对于传统的电缆线路,电缆会使得电气系统极其复杂,庞大,难于维护,这样,就浪费了工程费用和安装空间。不同电流等级的母线槽全部采用统一的盖板,设备标准化程度高,互换能力强,变容接口方便,对于前期安装和后期维护,都能够高效便捷。
5)可扩展性
对于母线来讲,系统扩展可通过增加或改变若干段来完成,重新利用率高。而大多数情况下,电缆不能重新利用,因为长度和路线是不同的,如果要扩展系统,我们要购买新的电缆取代旧的电缆。
6) 插接式开关箱
插接式开关箱可以与空气型母线槽配用。安装时无需再加其它配件。插接脚是为重要的部件,它是由铜合金冲压制成,经过热处理加以增强弹性,并且表面镀锡处理,即使插接200次以上,仍能保持稳定的接触能力。箱体设置了接地点以保证获得可靠的接地,箱内设置了开关电路,采用塑壳断路器能对所分接线路的容量作过载和短路保护。
总体来说空气型母线槽插孔处设计了防护挡板,只有防护挡板拉开时,插接箱才能接入,有效防止了插口处灰尘和异物的进入,从而提高了母线槽的防护性,防止误操作,使母线的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技术参数
1、空气型母线槽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上限:+40℃;下限:-25℃
海拔:2000m以下
湿度:相对湿度在高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温度较低时允许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凝露条件:有
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
安装地点:户内、户外
2、绝缘电阻:每一段封闭母线单元绝缘电阻值应大于或等于100MΩ 2500V兆欧表)。
3、介电强度:每一段封闭母线出厂前均经受1分钟工频干试耐压试验。
工频耐压及雷电冲击耐压数值,符合国家标准。
4、接地系统:符合IEC364-5-54对接地系统的要求。
5、防护等级:户内型:IP40;户外型:IP43、IP55。
6、负载性能:在额定电流下,外壳的温升符合GB763-90《交流高压电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标准要求。
7、短路性能:动热稳定试验符合GB2706-89《交流高压电器动热稳定试验方法》标准要求。
空气型母线槽的设计参照执行的标准:
空气型母线槽执行的国家标准为:GB7251.2-199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 部分:对母线干线系统(母线槽)的特殊要求》(该项标准等同采用IEC60439-2标准)。执行的行业标准为:JB8511-1996《空气绝缘母线干线系统》(空气绝缘母线槽)、JB/T9662-1999《密集绝缘母线干线系统》(密集绝缘母线槽),这两项标准是根据国家对电气产品性能的要求,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具体条款内容及要求,为母线槽产品的性及可靠性提供了保证依据。
母线干线系统(母线槽)已列入IEC国际标准之中,世界先进国家都有相应标准,如:美国UL标准、加拿大CSA标准、英国BS标准、日本JIS标准等,这些标准对于规范母线槽产品设计和测试依据都起到重要作用。
KFM铜铝复合排空气绝缘母线槽、铜铝复合排母线槽、铜铝复合排母线
铜铝复合母线(KFM、CMC、CFM)的导体一种是以高标号工业导电纯铝为基体,外层包复铜一次性拉制成型的双金属;另一种是以导电纯铝为导体,表面采用先进的镀铜工艺,使其导体表面覆盖一层铜,它是将铝的高质量导电性能、低成本的能源与铜的高化学稳定性,较低的接触电阻复合为一体的新型导体材料,特殊的加工工艺使铝导体整体表面较硬,其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均等同于铜导体,铜铝复合体表面再生成的柔软镀锡层,进一步增强导体的抗氧化性能和通电质量。
超轻比重的铝导体,将大幅降低产品的成本,减少工程项目的基础投资,减轻产品的自身重量,为广大施工单位减轻安装强度。
本公司生产的各种系列母线槽,适用于高层建筑,多层工业厂房,机床密集的车间,产品工艺多变的车间,老车间及厂房的改造,各种实验室、展览馆、体育馆、宾馆、银行、等场所作电力馈电及配电使用。可靠,安装方便,施工灵活、体积小容量大,设计施工周期短,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产品综述:
■ 适用范围
铜铝复合母线槽适用于额定电压1000V以下、额定工作电流250A~5000A、频率50~60Hz的输配电系统。该系列产品已全部通过 “CCC” 质量认证中心的严格认证。
■ 铜铝复合母线槽结构性能
1体积小、结构紧凑,外壳采用冷轧薄钢一次冷轧成型波纹槽结构,整体组装后形成高强型管状结构,可大大增强母线槽系统的强度(6M直线居中施加70Kq压力,挠度小于15mm);且母线导体通长固定于外壳瓦楞槽中,也增强了系统的动热稳定性。可彻底解决施工现场大跨距安装的难题。
2散热性能优越、载流量大、抗短路电流高。成型盖板展开面积大,具有较好 “散热片” 效果,每根母排均与外壳直接紧贴,有利于热量的直接散发和各相间的均匀散热。
3可配置成三相四线,其五线制外壳很具特色,独特的PE小槽使PE线直接卡制与母线槽外壳,直接达到PE与外壳的电气连通,大限度的保障操作者。
4采用标准配置的单臂锁紧接头器,连接可靠方便。
5可方便地设置馈电插口,上下两面均可同时设置,且不降低其抗弯强度。馈电插接口的防护等级达IP5X(符合标准IEC529)。每套插口均设有特制的开合锁定装置,可防污物、防尘和防止误操作,其材料为ABS高效工程模塑料。
■ 铜铝复合母线槽绝缘配置
1)独特的结构设计,让母排在包裹绝缘介质后分相卡制于外壳中,使母线系统拥有介质绝缘和空气绝缘的双重绝缘,集空气型母线和密集型母线绝缘优点于一身。
2母线介质绝缘采用高效绝缘材料--聚脂薄膜(美国杜邦Mvlar),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在高温中无有毒气体释出)、较高的介电性能,绝缘等级为 “B” 级。也可采用高等绝缘材料 “塑料王” --聚四氟乙烯定向薄膜(SFM-3),该材料耐温等级很高(-180℃~+250℃),单层耐压6000V,绝缘等级 “C” 级,绝缘老化寿命50年以上,为现行实用绝缘材料中性能产品。
3母排在包裹绝缘材料后,与上下盖板接触部分采用U型橡胶垫作缓冲保护,以防止因母线绝缘材料于外壳之间的长期硬性接触,造成母线绝缘材料的震动性磨损。该材料为高等弹性体PVC,长期耐温达130℃,达国家 “B” 级绝缘标准。
■ 高防护等级插孔
母线槽在插孔处设计了防护挡板,只有当防护挡板拉开时,插接箱才能插入,插孔平时不用进可将防护板拉闭并加铅封锁死,防止了在插口处灰尘和异物的进入,从而提高了母线槽的防护性能,防止误操作使母线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国家大剧院设计者辞世:穿过戴高乐、浦东机场,追寻透明与自在
他是法国戴高乐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全球50余座大型机场的设计者,也设计了巴黎郊外的新凯旋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知名建筑——法国知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于法国当地时间10月11日辞世,享年80岁。据外媒报道,本周一,安德鲁出席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为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举办的晚宴,据到场者回忆,他看起来十分疲惫虚弱。对于工作的状态,崇尚自由的安德鲁此前曾说:“我对建筑结构的轻盈和透明始终抱有兴趣,现在我变得更宽容。其实现在我大的感觉是,今天的我更自由——我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之中。”
安德鲁1938年7月10日出生于法国西南部的吉伦特省,毕业于巴黎高等工科学院。还是学生时,他对艺术和科学都报以兴趣。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安德鲁写道,“那时的我,刚刚二十岁,正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科学、艺术,这两样都吸引我。对于前者,我知之甚少,对于后者,我一无所知。然而,无知者无畏,哪一样我都不想放弃。为什么不能两者兼得呢?难道就没有两者融合的领域吗?”
于是,他找到了一个看上去很的结合——建筑领域。他在相当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年仅29岁时就设计了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从此,作为巴黎机场公司的**建筑师,他设计了尼斯、雅加达、开罗、上海、关西等地的国际机场。2004年,戴高乐机场的一座航站楼倒塌,导致数人死亡。这一事件对安德鲁影响很大,他暂停了自己的工作。
除了机场之外,安德鲁还设计了英法跨海隧道的法方终点站和拉德芳斯新凯旋门。1989年,法国大**的两个世纪以后,这一开创性的项目在巴黎正式问世,成为举世闻名的地标。
安德鲁在国际上也完成过不少负有盛名的项目,他对中国充满热情,曾经设计过国家大剧院、广州新体育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等。事实上,正是来到中国以后,安德鲁不再设计机场项目,而开始涉足更广泛的建筑类型。“2000年以后,我不再设计机场了。原因是当时我来到了中国,我发现这里有大量的机遇等待着我。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各种大型公共项目。这是让我成为一名独立建筑师的机会。此后,我在巴黎创办了新的事务所,我们有20到25个员工,我们在中国也有建筑师同事。”安德鲁在接受建筑师兼作家的采访时说道。
“我工作的一个动力在于,我觉得每一本书都是未完成的,等待建筑师用双手去完成它,建筑师通过各种元素,光线、风、水来赋予它生命。我对建筑结构的轻盈和透明始终抱有兴趣。”安德鲁曾这样写道。
除了建筑,安德鲁还会画画,他画抽象画,去年,安德鲁个人绘画作品展“纸间诗语”在北京举行。安德鲁直到晚年才开始绘画,但丰富的人生经历似乎使他对画画有了更多的热情,“像我这样72岁才开始画画,永远比不上15岁学艺的画家,但是我愿意在绘画中传达我50年的目光。”在去年展览期间,安德鲁用纸和丙烯机进行创作,他将纸揉皱,观察它形成的肌理,纹路和褶皱。“我先铺开一张纸,脑海里想这张画可能是黑色的,可能还有点红色,我就开始采用上色,差不多的时候,我在上面叠加一张纸,把这个纸弄湿,下面的颜色会渗透过来,产生一些肌理感,这是事先不会预知的一些东西。这个操作步骤对于我来说并不重要,反而整个过程的无法预料性和惊喜一直发生着。”
从设计机场到承接各种项目,安德鲁对于建筑师是否应该“专攻”某一类型的建筑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好的及建筑是“重新发现某个概念,而不只是对一系列步骤进行打包”,“当我刚开始工作时,那是设计机场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我们可以不断地去试验新的想法,因为机场一直在变化和成长之中。”
安德鲁读书,念诗,听音乐,画画,这一切都让他充实。不过,在他看来,他的艺术和建筑之间并没有之季节联系,“就像我们的事物和思想之间也没有直接联系一样。但是一旦你获得了能量,你就能做到一切。”安德鲁不认为灵感和项目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在你的内心深处,必须有一种转化。我很难告诉你哪些想法来自何处,但是绘画无疑是必要的。如果我不画画,我就没有想法。答案在行动当中。在你的大脑、眼睛、思考、绘画和双手之间,似乎有种复杂的联系。”
他曾说:“正是为了绘画,我才去学了建筑,我很乐意和画家交流,我心里觉得绘画这门艺术恰好和科学的贡献是互补的,那时我还从未接触过任何建筑师,这个决定是为了艺术的理想,从此我被建筑所吸引,他占据了我的整个人生。作为起步者和初学者,作为一个年轻的画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像我这样72岁才开始画画,永远比不上15岁学艺的画家,但是我愿意在绘画中传达我50年的目光。”
对话|安德鲁:我处于一种自由之中,望建筑能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Q:您对于法国夏尔戴高乐机场一号航站楼的评价?
A:它是我的第1个项目,那时我29岁,却主持设计了可能是法国大规模的建筑项目。航站楼的统筹、设计,对我来说充满了冒险和挑战。它在1974年后投入使用,在那之后我仍然服务于这一项目长达30年。但我们的确改变了机场的方式,戴高乐机场一号航站楼,它是一种超越。
Q:对于中国国家大剧呢?A:重要的是它所处的场地,它在北京城的中心位置,北京是世界上大的城市群之一,它充满了历史、文化,力量…….设计国家大剧院是一份非凡的荣耀,也是一种责任。
Q:听说您设计国家大剧院的灵感,来自一颗非洲的种子。是这样的吗?
A:是的,这东西我一般不给别人看的。它大概是类似面包树种子的东西吧,是我的符。像小孩子的玩意儿。每当我们的工作遇到困难,我都会把它紧紧握在手里。它能帮我度过难关。其实你可能会发现,我的设计,像一些作家的作品一样,有一个母题,那就是圆形的结构。这不知算不算我的一个情结,可能从精神分析学上能找到答案吧——不过我从来没有请人为自己做过精神分析!
Q:在你的建筑职业生涯中,曾经设计了很多机场、车站、博物馆等,这些项目的目标中重要的是聚集和组织人流吗?
A:设计机场中重要的的确是如何组织人流。我会尝试去设计人流的循环,让空间去适应这些循环,我的设计从来都不会起始于一个确定的外观形式,组织内在的空间和人才是重要的方面。我们从不设计“盒子”,而是会去观察究竟它的内部会发生什么,而整个的建筑形体则需要将内部发生的事件和人们全部包含其中。
Q: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你曾经提出过“扩张”的概念,而公共空间也总是面对着如何开放却又保持独特性,你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有怎样的理解?
A:公共空间必须能够面向大多数人开放,从这一点来说,人们可能会认为公共空间需要达到一种平均,满足所有的可能,但其实建筑师必须对于人们得不到满足的部分保持小心和警醒。当你在设计公共空间时,你必须注意到人们的需求,而不仅仅只是想推动某件事,或是让自己的名字能够被铭记。你必须要有一种责任感,你需要为什么负责,这其实是很难的事,因为你不可能了解所有人的需求,甚至人们自己也很难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
Q:你如何看待建筑与城市、人的关系呢?
A:我经常在思考的是,什么样的空间对于建筑是有意义的,其实不是结构,有时候我们会思考结构,但是结构并不是建筑,如果拿国家大剧院来举例,设计中如何组织人们,人们的行进路线,我经常会思考这些,当你可以看到充满想象力的剧院,它必须变化,对于我,建筑的责任不是让我自己改变,而是让建筑改变,我希望建筑能够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Q:您谈及传统跟现代的时候,曾经表达过很有趣的观点,说我们不要重复过往人的做法,我们要有很现代的表达,要创造未来的传统。但法国在我们印象中是很坚持自己传统,很为自己历史骄傲的国家,您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看法呢?
A: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都是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这些文化像是我们背后的一堵墙,推动着我们向前进。正是因为有这样深厚的基础,我们才可以在文化的帮助下继续前进,而且它给了我们很好的信心。
我相信在传统和新的创造之间是没有任何矛盾的,而新的创造可以说是传统有逻辑的历史性的发展。我刚才也讲到说,我们一定要有勇气去新和创造,但这种创造,这种勇气并不是一种无意识的、没有任何责任感的勇气。这种勇气是说我们要能够脱离原来的束缚或根基,去寻找一些新的事情。比如说有朝一日我们会长大,会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去寻找你新的生活。历史不会停下脚步,也不会回头看自己的过去,只会一步一步坚持地走下去。
Q:这几十年中,您对建筑这门学问一直在进行深刻的思考。能否请您谈谈,对比起以往,您感到自己今天大的变化是什么?
A:到今天这个年纪,我核心的设计理念没有变,但会感到其中的某些东西,在我心中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清晰。而另外一些事情,我却不再在乎了。
比如在年轻时,对于很多具体细节,我会非常较真:这里应不应该挂吊灯,那里是不是得造成透光,等等。今天我回过头来看,会觉得多一点,少一点,不是那么重要了。现在我变得更宽容。其实现在我大的感觉是,今天的我更自由——我处于这种自由状态之中,不在需要很刻意的去寻觅真理,就会发现,真理往往就在我身边。建筑设计实在是件无比复杂的东西,很难在此简单地把我的思维过程复述出来。不过我可以这样说:现在经过一番寻觅之后,我会更容易到达豁然开朗的状态。那好象是突然的邂逅,我会对自己说:啊,真理就在这里,而且一下子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你知道建筑设计实在有太多限制,有太多要求需要满足了。不过这种过程很难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