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宁夏石嘴山供电公司积极探索配电自动化发展新路径,聚焦关键场景,提升配电自动化水平,推动配网运行调度控制数智化转型,为宁夏地区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助力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加快配电网一二次融合发展。
早在19年年中,石嘴山供电公司便建起配电自动化实验室。该实验室设有配电终端检测、融合终端测试等5个功能区域。在配网工程与台区施工前,该公司依据“线路杆位台区点位‘点对点’”原则,将新的配电自动化设备运到实验室,进行全方位性能和程序测试校验,确保设备指标合格后再运往工程现场安装。这一举措让配电自动化设备装得上、连得通、用得准。同时,该公司借助中压实验区10千伏线路仿真网络,常态化测试配网线路馈线自动化功能,完成单线、整站“一键转负荷”等等级高的应用研究测试,在石嘴山地区实现相关功能100%部署,积极探索配电自动化系统远程定值下装功能,提升配网自愈能力与供电恢复效率。
今年1月,石嘴山供电公司依托实验室主站仿真区相关功能,新增配调网络化下令功能,完善各类配网资料,围绕多种突发情况编制标准化作业应急处置卡,搭建配调第2值班场所。这一场所可在主调场所因各类突发状况失效时,快速转移调度控制业务,提升配网应急调度能力,为建设电力保供应急体系打造样板。
自24年下半年起,石嘴山供电公司积极构建“以调促运、自动协同”的配网运行管控体系。在配网设备“大体检”专项行动中,该公司在配自系统中开发“一键顺控”智能巡检模块,大幅提升开关遥控实测效率;应用“群控”功能开展蓄电池远程活化测试,显著提升测试效率。在“配网方式‘一键调整’”工作模式下,该公司每日校验“一键转负荷”预案,在多种场景下频繁调整配网运行方式。

第1章 概 述(SZST-200电力市场需求“地下管线路由测试仪”简单描述)
由一台发射机、一台接收机及附件构成,用于地下管线路由的精准定位、埋深测量和长距离的追踪以及对管线绝缘故障点的测量查找。管线综合探测仪采用了多线圈电磁技术,提高了管线定位定深的精度和目标管线的识别能力,在管线密集复杂的区域也能准确地对目标管线进行追踪和定位。因而管线综合探测仪在电信、网通、移动、联通、铁通、电力、自来水、煤气、物探、石化和市政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提供多种可选附件,从而增加了它们的用途,扩展了它们的应用范围。
使用管线综合探测仪之前请阅读本手册。
第2章 主要功能、特点和技术指标(SZST-200电力市场需求“地下管线路由测试仪”简单描述)
2.1主要功能
1、测定地下管线的路由
2、测定地下管线的埋深
3、多管线的情况下目标管线的识别
4、检测并定位管线绝缘故障点
2.2主要特点
1、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新的集成电路元器件以达到优异的测试性能。
2、测量信号的多种发送方式:
(1)注入法:用于有注入点的管线。
(2)钳夹法:用于被测管线有一段外露,便于钳夹夹钳的管线。
(3)感应法:用于无注入点或无外露的管线。
3、多种测量频率:有480Hz、7.7KHz、31KHz和61KHz四种有源频率以及电力线缆的50Hz无源频率;用户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进行选择(如需要采用特殊测量频率,请在定货合同中注明)。
4、提高测试效率的不同的定位模式和功能:
(1)峰值模式:通过测量信号的极大值来确定路由的位置。
(2)谷值模式:通过测量信号的极小值来确定路由的位置。
(3)路由定向:直观、迅速地指示路由的方向。
(4)绝缘故障查找(FF): 查找并定位出管线绝缘恶化导致的故障点。
(5)听诊器:通过听诊头从众多管线中识别出信号所加载的管线。
5、辅助功能:
(1)接收增益自动调节:自动调节接收机的增益以使接收机处于优化状态,免去了手动调节的繁琐。
(2)声响功能:接收机通过喇叭发出的音调变化直观地反映测量的信号大小。
(3)管线状态检测:发射机在做注入模式时,首先检测管线的绝缘电阻,残余电压,再将信号施加到目标管线上。当管线上绝缘电阻较小(近于对地短路)发射机将自动退出该模式,当残余电压较大时发射机告警,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信号的加载,关闭发射机。
(4)电池电量检测:电池电量的实时检测,当电量低到保护值时会发出报警自动关机。
(5)节电功能:发射机开机30秒左右未按其它键、接收机开机操作后,若10分钟左右未再按其它键时,机器会自动关机,以节省电池电能。
2.3 技术指标
2.3.1发射机技术指标
|
注入方式
|
480Hz、7.7KHz、31KHz和61KHz
|
|
感应方式
|
31KHz、61KHz
|
|
钳夹方式
|
31KHz
|
|
故障查找
|
8/480Hz复合频率
|
|
输出电压
|
0-400Vp-p 根据绝缘情况变化
|
|
输出波形
|
正弦波
|
|
电 源
|
11.1VDC 4.4AH 锂电池
|
|
*大输出功率
|
10W
|
2.3.2接收机技术指标
|
功耗
|
<1.0W
|
|
电源
|
11.1VDC 1.8AH 锂电池
|
|
*大测试线路埋深
|
4.5米 (正常情况下)
|
|
测试线路埋深偏差
|
±0.05h±5cm (h为管线的埋深)
|
|
测试线路路由偏差
|
≤5cm
|
|
利用注入法测试管线路由及埋深有效长度
|
不小于10Km(正常情况下)
|
|
利用感应法测试线路路由及埋深有效长度
|
不小于3Km(正常情况下)
|
|
利用钳夹法测试线路路由及埋深有效长度
|
不小于6Km(正常情况下)
|
|
绝缘故障查找
|
绝缘恶化从短路直至2MΩ
|
注:正常情况下指所测试的管线在上述测量范围内没有绝缘故障及其它干扰。
2.3.3 环境要求
|
工作温度
|
-20℃~+50℃
|
|
存储温度
|
-40℃-70℃
|
|
相对湿度
|
10%~90%
|
|
大气压力
|
86~106KPa
|
|
环境噪声
|
≤60dB
|
2.3.4 物理特性
组件一(仪表组合)
|
名 称
|
重量(Kg)
|
外形尺寸(mm)
|
|
发射机
|
3.4
|
348*239*175
|
|
接收机
|
2.6
|
648*260*130
|
|
整机
|
14
|
790*250*420
|
用户可以选配组件:
组件二(故障查找支架)
|
名 称
|
重量(Kg)
|
外形尺寸(mm)
|
|
故障查找支架
|
1.5
|
525*672*25
|
第3章 工作原理(SZST-200电力市场需求“地下管线路由测试仪”简单描述)
3.1探测仪路由查找原理
根据电磁理论,交变的电流在空间产生一变化的磁场,其关系满足安培环路定律。如果周围是均匀介质,加载交流电流的导体足够长、直时,在该导体周围产生一个同轴的交流电磁场,磁场强度的大小正比于电流,反比于到导体的距离。如将一线圈置于这个磁场中,在线圈内将感应产生一个同频率的交流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取决于该线圈在磁场中的位置,当磁力线方向与线圈轴向平行时,线圈感应的电压水平分量呈极大,如图3.1所示;当线圈轴向与磁力线方向垂直时,感应的电压水平分量*小,为极小值;如图3.2所示。探测仪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实现埋于地下的管线的路由查找。这两种极大值、极小值的探测方法即对应测量路由的峰值、谷值法。

3.2探测仪埋深测量原理

接收机内有上下两个相同的水平放置的线圈,它们之间的距离已知。在路由正上方测量得到的上下传感线圈的信号强度,按照电磁理论,可以反推算出未知的目标管线埋深大小。
假设接收机内两平行的探测线圈的中心距为L,在路由的正上方检测到的信号分别为v1、v2,则埋于地下D处的管线理想情况下满足公式:D=L/(V2/V1-1)
探测仪正是利用这样的关系实现直读法测量管线的埋深。
3.3探测仪绝缘故障查找原理
直埋于地下的管线外层多包以绝缘护套,正常的情况下对地应有极高的阻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因种种原因而导致管线的绝缘性能逐步下降,等效的绝缘电阻可降为几MΩ、几十KΩ,直至完全对地短路,进一步恶化便可导致管线的断裂,造成更大的损失。及时地查找出管线的绝缘故障点,是管线维护工作的重要一环。
采用探测仪的绝缘故障查找功能(FF)便可够迅速及时地检测出管线的绝缘故障点。发射机采用直接注入工作方式,将故障查找的专用信号加至管线上,如图3-4所示。信号在故障点处通过大地向外泄漏,电位大小则以故障点为中心,球面型径向地非线性衰减。将与接收机相连的辅助故障查找支架插入地表面,获取泄漏的信号特性,即可测量出故障点所在方向。按接收机显示的指示箭头,通过多次的反复,*终便可查找出泄漏信号的故障点。

针对吉林配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东北能源监管局积极督促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和吉林省地方电力有限公司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总结雨雪冰冻极端灾害天气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通过加大投资、提高标准及加强政企协同联动等方式,不断提升吉林配电网可靠管理水平。
针对供电薄弱区域配电网,吉林省供电企业进一步加大配电网投资,不断完善网架结构,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其中,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24年66千伏和10千伏线路计划投资分别为10.78亿元和28.9亿元,相较2021~2023年之和分别增加了40%和58.18%。吉林省地方电力有限公司24年计划投资4.85亿元,同比增加了56.96%。
全方位提升配电网综合抗灾能力。吉林省供电企业要强化配电网规划,通过加装开关、增补拉线等方式,强化配网设备标准化建设与补强提升工作。全方位提升配电网保供水平,以实现同等灾害情况下大幅压降停电户数为目标,安排抗灾能力提升工程项目1195项,总投资达34.1亿元,切实有效提升供电保障水平。
不断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吉林省电网企业积极与国网气象中心、吉林省气象局、电科院气象团队协同联动,强化会商机制,深入分析研判灾害天气风险区域及影响程度,完善应急装备资源共享机制和联动互援机制,制定抢修方案,合理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切实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协同推动东北配电网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此次吉林省配电网风险管控重点行动现场调研工作,东北能源监管局全方位总结了当前吉林省配电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了吉林省配电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诸多制约和挑战,总结和交流了一些典型的经验和做法,并在此基础上,会同区域内省级电网企业以加强配电网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源网荷储全方位发展,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了思路和举措。
补齐电网短板,提高防灾能力。开展66千伏网架结构优化,通过构建链式、环网结构以及采用双辐射结构,解决单辐射线路多级串供问题;通过改“π”接或双“T”接引入第2电源,解决单线站单电源的问题。进一步补强10千伏网架结构,继续加大配电网网架结构标准化建设投资,调整优化各分段线路装接配变容量,合理提高核心区域和重要用户的相关线路、变电站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电网综合防灾能力。加强农网地区线路差异化改造建设规划,统筹考虑负荷分布及线路长度,合理划分负荷组和线路分段,针对性提升农网线路供电保障能力。
加快技术装备升级,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开展配电网设备评估,全方位提升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将抗灾能力提升与老旧设备改造升级相结合,对配电线路开展分级评价。对运行年限超过20年的线路,逐线开展抵御覆冰大风能力状态评估,通过加装开关、增补拉线等方式补强。
提升承载能力,支撑转型发展。结合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目标,统筹配电网容量、负荷增长及调节资源,系统开展新能源接网影响分析,评估配电网承载能力,建立可承载新能源规模的发布和预警机制,引导分布式新能源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通过合理配建新型储能,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不断挖掘用户侧调节潜力,鼓励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车网互动等新业态更新发展,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调节能力。
本公司是专业生产“地下管线路由测试仪”高压电力设备的厂家,本产品为客户解决了各种在变电站等实验中的问题。
本产品携带方便、测量快速,抗干扰能力强,便于现场使用。在使用本仪器之前请仔细阅读本产品的使用说明,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与我们直接联系!(扬州苏中电力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